Search

你知道有一種狀態叫「關係物化」嗎?
以感情來說,就是:「為了維持『有伴』的狀態,刻意忽視對...

  • Share this:

你知道有一種狀態叫「關係物化」嗎?
以感情來說,就是:「為了維持『有伴』的狀態,刻意忽視對方顯而易見的缺陷,明知道彼此可能有種種的不適合,卻還是忍氣吞聲、委曲求全」,對我來說,最常出現的是「捨不得分手」的人。
.
這裡的捨不得,可能是:
-捨不得回到單身(這樣子自己就變回魯蛇)
-捨不得自己沒有人可以陪伴(所以就繼續待在一段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關係中)
-捨不得過往曾經美好的回憶(儘管眼前這個人已經不是當初自己愛的那個人)
-捨不得最基本安全感(就算他愛你的方式不是你想要的,但至少他「在」總比沒有人可以抓來的好。
.
很多時候我們會為了一些「不願意承受的後果」而做出「目前只能夠這樣」的決定,只是我們卻不曉得,這樣的一種決定,卻只是飲鴆止渴,讓雙方都「慢性中毒」。在這本書的感情關係裡面,作者提出了幾種慢性中毒的類型
.
—用戀人補足失去的控制感
—用戀人證明自己的存在感
—用戀人展現自己的價值
.
看起來是三種類型,但對我來說背後都有同樣的機制——因為在最深層的自己不相信自己的價值,才需要透過不斷地控制、不斷刷存在感、來證明自己存在是有價值跟意義的。可是,如果連你都不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,那麼再多的探問、再多的需索,到最後只是一場空。你把自己的手放開,會發現裡面什麼都沒有——關係無法控制、未來無法預測、不確定自己的價值、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存在的意義。
.
就像白雪公主裡面的壞皇后,過度在意自己的美貌、過度在意白雪公主是否比自己漂亮,結果最後輸給自己的嫉妒心,在滾燙的鐵鞋上死去。但對於皇后來說,最讓她感到痛苦的並不是那個最後燒死她的鐵鞋,而是一次又一次在與魔鏡的對話當中,擔心自己「不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」,那種不確定、沒把握、不曉得自己是不是世界第一的焦慮與恐懼感。
.
把感情物化,其實是一種「將焦點轉移到外在」的「技術」。作者認為,物化關係其實某種程度上面是為了「消除內在失落與焦慮」,也就是說,你對關係有極大的不安全感、你很害怕自己最終會沒有人愛,面對這個失落實在是太痛苦了,所以你選擇用把對方理想化、要求百分之百完美的愛情、幫對方設立非常高的標準,然後關注在「為什麼他沒有辦法達成我的要求、為什麼他沒有辦法像我想像的一樣愛我」,透過這樣的一種「對外在的關注」,你終於可以暫時忘記「我的內在是失落和不安」的痛苦。
.
人之所以異於禽獸或者是機器,在於我們彼此之間,擁有連結與感情。整本書說了這麼多,其實真正想說的就是一件事情:如果你想要活出真正的自己、如果你想要建立真正的人際關係,那麼你就必須交出自己的真心,拿真心對待自己、拿真心對待別人,哪怕很可能會受傷、很可能會失望、很可能必須面臨「對方會覺得自己沒有那麼好」的恐懼,你都得勇敢的去闖一下。
.
相信自己什麼都不是的時候,仍然有價值。
相信別人什麼都沒做的時候,仍然有價值。
相信彼此什麼都沒有達成的時候,就是一種達成,懷抱著這樣的相信,對自己慈悲,也對別人慈悲,願意有些時候停下來心疼自己,也心疼別人。或許,那些在你身邊凍結已久的關係,會慢慢出現曙光,溶解成另外一種愛的可能。
#關係物化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